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英艦來臺移靈之疑問

(Wikipedia)

二戰期間被日軍抑留在臺灣的聯軍戰俘之中,以英國籍的人數最多。二戰一結束,美國軍艦早英國一步來臺,將大部分的戰俘接到馬尼拉安置,少數體況極差的戰俘搭乘一艘紐西蘭籍醫療船離開,英國軍艦反而沒有載到任何戰俘。

不過事後英國再度派軍艦前來臺灣,載走當年客死他鄉的英軍戰俘遺體,總算為效命大英帝國的軍人盡到一分責任。當時英國與中華民國政府為這項行動交涉的過程中,曾有一封信件提到部分遺體位於花蓮港及 Teijo,而由於這兩地與英艦停靠的高雄之間無公路相通,導致來臺的工作人員無法順利搬運這些遺體(見下圖)。承辦的外交部人員不確定 Teijo 所指為何地,所以詢問英國方面是否為臺東(Taito)。

(國史館)

目前我沒發現後續的相關檔案,因此不知英國方面的回覆內容。然而根據臺灣俘虜收容所各分所之設置地點,及戰俘滯臺期間的死亡統計,Teijo 不太可能指臺東,因為從未在此設立分所,也就不會有戰俘的遺體葬在這裡。事實上,在花蓮港分所死亡的英軍戰俘也僅有一名。

由於信件把花蓮港的羅馬字 Karenko 誤作 Karenka,Teijo 很可能也是拼錯的地名。臺灣俘虜收容所各分所的地名中,跟 Teijo 最接近的是代表屏東的 Heito(根據 Hamming Distance 來計算),然而我卻不認為 Teijo 是指屏東。位於屏東麟洛的東門墓地,埋葬了一百多名歐美戰俘的遺體,是臺灣俘虜收容所各分所之冠,英軍不可能派員來臺灣處理了一個多月,才發現這裡搞不定。況且屏東就在高雄的隔壁,跟信中所謂無公路相通也不符。

就把這問題擱在一旁。也許有一天,史料又自動找上門來。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此安東尼非彼安東尼

我第一次聽到「安東尼」這個外國名字,是在小時候看的卡通《小甜甜》裡。安東尼是小甜甜喜歡的帥哥(之一),可惜英年早逝。

最近的一本新書也出現了安東尼這個名字,不過並非小甜甜傾慕的對象復活,而是一位二戰期間被日軍俘虜的荷蘭籍戰俘 Antonius B. Ouwens。書中描述這位安東尼在1942年下半,被日軍從荷屬東印度轉送來臺,關押在屏東「捕虜監視所」,其間認識了一位臺籍的譯員。二戰結束後,一架載運被解放戰俘的美軍B-24,不幸墜毀在臺灣的三叉山。書中描述這名臺籍譯員在遺物中發現安東尼的日記,並從遺骨受傷的痕跡辨識出那是他在屏東認識的安東尼。

我不確定這本書是否跟《小甜甜》一樣都是虛構的故事,然而我衷心希望這是一本小說,這樣讀者才不會把書中情節誤認為史實,然後將故事當成正史繼續傳播出去。

因為在三叉山上殉難的戰俘安東尼,生前從未被關押在臺灣的俘虜收容所(這才是正確的名稱,我從未在日軍史料看過「捕虜監視所」這種名稱),當然不會在屏東認識那個臺籍譯員!

(MACR 44-42052)

上圖是墜毀在三叉山的B-24上部分死難乘員名單,序號19是兵籍號碼90334的荷蘭皇家陸軍中士 Ouwens, A. R.。因為這文件作於1945年9月14日,美軍尚未派員來臺搜救,所以人員狀態都還是「失蹤」(Missing)。

下圖是荷蘭皇家陸軍 Ouwens, Anthonius Bernardus 的銘銘票(日軍為俘虜製作的個人資料卡),兵籍號碼同是 90334,階級也相同。雖然上述乘員名單把他的 middle name 縮寫誤為 R,光從兵籍號碼跟姓氏,就可以確定兩份文件指的是同一人。

(Nationaal Archief)

整張銘銘票註記的俘虜收容所只有東京(東)、爪哇(爪)兩處,完全沒有跟臺灣相關的記載可以證明他曾被關押在臺灣俘虜收容所。

到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的俘虜名單搜尋網頁上,用 Ouwens 搜尋 Last Name,得不到任何結果。如果用 Antonius或異體字 Anthonius 搜尋 First Name,則有二筆結果:Rynsoever, Antonius 及 Steins, Antonius P.。由此也可證明書中提到的那位安東尼並非臺灣俘虜收容所內的戰俘。

為了便於對照比較,我把 Rynsoever, Antonius 與 Steins, Antonius P. 的銘銘票分別貼出,可以看到兩人都有臺灣的相關註記:

(Nationaal Archief)

(Nationaal Archief)

除了此安東尼非彼安東尼,臺灣俘虜收容所屏東分所並沒有名為玉木與二的日本軍官,所內也沒有日籍憲警。日軍也不會那麼慷慨,用飛機把戰俘從屏東飛送到花蓮港。戰俘往內地移送時,更不會利用左營軍港搭船。看來看去,這就是小說。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塵封在歷史角落的驚奇

(國史館,典藏號:005-010100-00031-011)

偶然在國史館網站找到上圖,題名摘要是「美方對中國大陸空照任務圖說明」,日期標示為0000/09/21,表示年份不詳。這一切看似平淡無奇,然而左側文字指出任務機是美國的無人駕駛飛機,就讓這張航線圖變成驚奇連連。

美國是在1964年8月的東京灣事件爆發後,緊急從本土調來萊恩147型(Ryan 147)無人偵察機和DC-130發射母機,進駐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行動代號為 BLUE SPRINGS。就我過去的了解,這批無人飛機在初期執行的任務是從南中國海上空由DC-130發射,進入中、越邊境地區上空偵照,再飛到臺灣北部某地回收。

但是這張圖的航線卻是穿越浙江、福建二省,連南邊的廣東都沒去,就轉向飛到臺灣的湖口(這就是所謂的北部某地)回收,完全顛覆我之前的研究,就連最權威的相關著作(雖然出版年代有點久遠)《Lightning Bugs and other Reconnaissance Drones》都未提過萊恩147型曾到這兩個省份偵察。

另一個驚奇是圖上標示的飛行高度,最高曾達68,000英尺。以往只知道後期的衍生型、專門執行高空任務的的萊恩147H型,飛行高度可達65,000英尺,沒想到早期型就可以飛得比這還高,顯示美軍對外公布的資訊有留了一手。

為求謹慎,我找了美方的檔案作交叉比對。下圖的文件顯示,BLUE SPRINGS 行動在1964年9月21日執行了一次編號5021的任務,但因為目標區幾乎完全被雲層籠罩,所以沒有拍到指定的目標。

(CIA)

BLUE SPRINGS 在9月29日再度執行5021號任務(任務是以航線編號區別),偵照結果依舊不太理想,但是拍到了位於浙江金華的一座軍營。金華就位在本文最上圖連接寧波與衢縣的航線上,因此可以確認這份任務圖就是萊恩147型在1964年9月21日的偵照航線。

(CIA)

BLUE SPRINGS 行動展開前,由李南屏駕駛的 U-2 甫於7月7日遭中共擊落,黑貓中隊的 U-2 任務暫時停飛。空軍總司令徐煥昇曾於同年9月5日面告中情局臺北站,希望美方能利用無人飛機偵照陳懷、葉常棣、李南屏被擊落的地區,也許 BLUE SPRINGS 5021號任務就是美方對此要求所作出的具體回應。

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34、35 …… 36?

對空軍歷史稍有涉獵的朋友,應該都知道1960年代的第34中隊、第35中隊,是我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偵察合作計畫的執行單位。其實空軍在同一時期還有一個第36分隊,只是聽過的人應該就很少了。

我在《快刀計畫揭密》裡曾經提到中情局從1965年開始與我國合作的「梨山計畫」,其中稱為梨山1號的部分,是在臺灣建立一座超越地平線(Over The Horizon, OTH)的高頻(High Frequency HF)雷達,用以偵測共匪在雙城子基地的飛彈試射,中情局的代號為 CHECKROTE。寫書當時已解密的相關資料不多,所以書中只有引述一些中情局臺北站長傅德對蔣經國的報告文字,我還自作聰明把 CHECKROTE 拆成 CHECK ROTE 兩個字,實在非常抱歉。

一轉眼十年過去,臺、美雙方各有更多的機密資料公開,包括梨山計畫。梨山1號的系統從1966年8月1日起正式運作,同年12月5日首度成功偵測到共匪當天的兩次飛彈試射。我也找到了梨山1號的設置地點,下面這張1969年 CORONA 衛星照片中央,即為運作中梨山1號的基地位置。

正中央為梨山1號的基地位置 (中研院GIS專題中心提供)

下圖是同一位置的現代衛星空照:

正中央為梨山1號的基地位置 (Google Earth)

將2003年3月的衛星照片放大後,可以看到一排天線群(如下圖)。根據中情局的解密文件,CHECKROTE 的接收天線寬600英尺、高150英尺,而我用 Google Earth 測量出來的寬度是535英尺。這座基地位於新竹湖口的圓山,現在回想起來,以前搭車從國道1號南下經過湖口時,常在右側的高地上看到一整排高聳的天線,所以我早就看過 CHECKROTE 的天線了!

(Google Earth)

不過在2010年12月的照片裡(如下圖),天線群就不見了。Google Earth 在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日期之間,沒有提供其他的衛星照片,所以無法得知何時拆除。

(Google Earth)

本文開頭提到的第36分隊,就是當年為了梨山計畫成立的單位。由於這座雷達所接收的偵測資料都要送回美國判讀,我推測這個第36分隊只負責一般勤務的支援,主要工作還是由美國人負責執行。可能因此不需要很多國軍人員,所以編制僅有分隊的等級。不過這些都有待更多資料解密來驗證。

出乎我意料之外,近年來有關 CHECKROTE 的解密資料,也讓《快刀計畫揭密》跟我的第一本書《無人飛機祕密檔案》有了連結。《無人飛機祕密檔案》曾簡短提到中情局在1960年代下半發展的「擬鷹」(AQUILINE)無人偵察機計畫,這種無人飛機的外型模仿了真正的老鷹,以作為掩飾。使用HF波段的 CHECKROTE 雷達,可以做為地面基地與敵境內擬鷹無人機的通訊管道。然而擬鷹計畫尚未發展到實用的階段就被腰斬,因此 CHECKROTE 應該沒有被用來與擬鷹無人機進行通訊。

中情局在2020年解密了擬鷹無人機的示意圖,我把這兩張圖放在這裡,作為《無人飛機祕密檔案》的補充:


中情局擬鷹無人機示意圖 (CIA)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淺談筆跡鑑定 (誤~~)

 

上圖是一封手寫信函的局部,沒有署名的作者試圖說服收信人,讓國府飛行員駕駛「RH-35」高空偵察機,到中國及東南亞上空執行偵照任務。根據整封信的內容,我推測是中央情報局台北站站長克萊恩(Ray S. Cline)寫的。而當時有權利批准(authorize)這種任務的人,只有美國總統甘迺迪。

我在十年前寫《快刀計畫揭密》時,在國史館(當時只能在館內閱覽)找到一封克萊恩給蔣經國的手書信件(局部如下圖)。經過比對,我非常有信心認定這兩封信是同一人寫的,各位可以特別注意小寫的 a 跟 r。

右下角是克萊恩的署名 Ray  (國史館典藏號:005-010502-00014-019)

不過問題來了:國府從來沒有「RH-35」這種偵察機,如果信真的是克萊恩寫的,所謂的高空偵察機指的當然是 U-2。但是克萊恩本身就是快刀計畫的美方窗口,怎麼可能把 U-2 誤稱為 RH-35?

從《快刀計畫揭密》寫完到現在,已經將近十年,「RH-35」在這些年來一直是懸案。不過今天早上一時興起,搜尋了快刀計畫的相關文件,沒兩下就在一份檔案中看到,克萊恩建議用「RH-35」這個代號來稱呼 U-2,以利保密。

這次不但破了一樁懸案,也間接證實本文開頭的信是克萊恩寫的。再一次證明洪致文教授說的:

史料會自己跑出來找它要找的人,只是遲早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