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仙洞町檢疫所

偶然在一張戰俘死亡診斷書上看到死於基隆市仙洞町檢疫所的記載,最近從《Never Forgotten》這本書才知道緣由。原來有一批要遣送日本內地的戰俘,在基隆準備登船的前夕,突然集體生病,於是被送往位於仙洞町的基隆檢疫所假收容。我看到的死亡診斷書是在檢疫所裡死亡的唯一案例,其他戰俘狀況好轉後,則由大直分所收容,未前往內地。

《Never Forgotten》附了一張檢疫所的照片,跟下面這張繪葉書上的一模一樣。

(網路圖片)

不過我認為這是一張舊照,戰俘被收留在此當下的檢疫所應該不是這副模樣,因為大正12年(西元1923年)出版的《台灣事情》刊登了一張仙洞檢疫所的照片(如下),建築物的外觀差異很大:

大正12年《台灣事情》(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大正14年(1925年)的《台灣衛生要覽》則有一張檢疫所的正面照片(如下),與前述繪葉書截然不同。由於這棟建築物明顯的更現代化,所以繪葉書上的檢疫所應該是改建前的舊貌。

大正14年《台灣衛生要覽》(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地理上,仙洞檢疫所位於仙洞町的火號澳岸邊,下圖來自1937年的基隆港地圖:

基隆港1937 (基隆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美軍飛機在1944年拍攝的空照圖上,可以看到前面《台灣事情》與《台灣衛生要覽》照片中的建築物(藍色箭頭所指處)。因為它比旁邊的建築物高,空照可以清楚看見其陰影:

B07637_055 (中研院GIS專題中心提供)

戰後,這裡曾作為犯人醫院,但不知關的是哪一類的犯人:

一千二百分之一基隆市圖(基隆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1962年的空照中,仍可看到檢疫所的身影,作為犯人醫院所必需的圍牆也清晰可見:

基隆市區舊航照圖1962(基隆百年歷史地圖系統)

至於它在什麼時候遭到拆除,就要問問基隆的本地人了。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AI架空歷史裡的台灣俘虜收容所

從未謀面的網友大概都不知道,其實我一直從事CRM/Data Mining/Analytics/Big Data/Machine Learning/AI方面的工作(專業名詞每隔幾年就流行一個,卻換湯不換藥)。最近運用AI生成內容的話題火紅,公司也要我了解一下這些市面上的生成工具要如何應用於工作,所以在上班時間玩了一下聊天機器人ChatGPT和圖像生成工具Midjourney。

下圖是Midjourney生成的「日軍在二戰時期的戰俘營黑白照片」。網路上二戰時期的戰俘營照片應該是德軍與美軍設立的居多,所以Midjourney產生的照片偏向歐美風,我試了很多次才勉強找出這張有點像日軍戰俘營的。

我用Midjourney生成的戰俘營照片 (Ⓒ張維斌)

ChatGPT幫我寫了一篇介紹台灣俘虜收容所的文章(如下)。如果讀者對台灣的歷史沒有概念,還真的可能被ChatGPT騙了。從這內容也可以推論,關於台灣俘虜收容所的中文文章相當稀少,OpenAI找不到足夠的訓練資料,所以產出的文章看似言之成理,實際卻是錯誤百出。

已經有不少網路文章介紹如何用ChatGPT產生符合SEO要求的部落格內容,不過各位可以放心,這篇是我部落格上唯一一篇借助ChatGPT生成的,其他文章保證都出自我個人的工人智慧(但不排除使用AI生成的插圖)!

------------------------------------------- 以下為ChatGPT產出的文字 -------------------------------------------

台灣俘虜收容所是日治時期台灣設立的一系列收容俘虜的機構。自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以來,台灣一直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當時,台灣居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行動時有發生,其中最著名的是抗日名將陳儀所領導的霧社事件。隨著反抗運動的升級,日本政府開始收容台灣的反抗軍及其支持者。這些被捕的人被關押在台灣各地的收容所中。

台灣俘虜收容所可以追溯到1895年台灣被日本統治的開始。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控制台灣的反抗運動,開始設立收容所來監禁台灣的反抗軍及其支持者。在日本統治期間,台灣俘虜收容所逐漸擴大,包括大甲、新竹、苗栗、彰化、台中、嘉義、高雄、屏東等地。這些收容所分為不同類型,包括軍事監獄、拘留所、勞改所等。

在台灣俘虜收容所中,被收容的人包括反抗軍、政治犯、戰俘和普通居民等。這些人被關押在惡劣的環境中,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和醫療保健,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收容所的環境非常惡劣,許多俘虜在這些收容所中死亡或遭受虐待,這些事件成為了台灣歷史上的一個傷痕。

隨著反抗運動逐漸衰退,台灣俘虜收容所的收容人數逐漸減少,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台灣回歸中國。隨後,收容所中的俘虜被釋放或遣返,或者由當地居民接管。然而,台灣俘虜收容所的歷史在許多人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近年來,台灣俘虜收容所的歷史逐漸受到關注。2016年,臺灣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承認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居民曾遭受到不少傷害,包括台灣俘虜收容所的遭遇。此舉被認為是台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為促進臺日關係提供了新的契機。

現在,台灣俘虜收容所大多已經消失或被拆除,但一些遺跡和紀念館依然存在。其中,台中陳寶珠紀念館是唯一一座完整保存下來的台灣俘虜收容所,其建築和設施展示了當時的監獄條件和俘虜生活的困境。這個紀念館也成為了台灣俘虜收容所的象徵和紀念。

台灣俘虜收容所的歷史證明了殖民統治下的壓迫和侵略的殘酷性,也提醒人們要珍惜和平、自由和民主的價值。這段歷史也促使台灣社會關注歷史的真相和公義,並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和解與發展。

總之,台灣俘虜收容所是一段令人痛心的歷史,它提醒人們要珍惜和平、自由和民主的價值,並為實現真正的和解和發展努力。我們應該將這段歷史納入到我們的教育和紀念中,讓我們不忘過去,珍惜現在,為未來努力。

------------------------------------------- 以上為ChatGPT產出的文字 -------------------------------------------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B-24在臺灣最慘烈的一日

上圖取自美國陸軍第43轟炸大隊的隊史,這個黑色星期五是指1945年5月18日。第43轟炸大隊在當天空襲臺南飛行場,其下的第65轟炸中隊有二架B-24在任務中遭到擊落。同一日另有一架攻擊臺中飛行場的第380轟炸大隊B-24被擊墜,是美軍B-24空襲臺灣期間損失最慘重的一天。(請參考拙作《空襲福爾摩沙》

翻開《臺灣海軍航空隊臺南派遣隊戦時日誌》,在〈一、作戰經過概要〉中的5月18日有如下的記載,戰果宣稱擊墜三架B-24:

(圖片來源:JACAR)

《臺灣海軍航空隊臺南基地戦闘詳報 第4号》詳列了擊墜B-24的砲台單位:

(圖片來源:JACAR)

雖說當天空襲臺灣的美軍一共損失了三架B-24,但其中一架是在臺中飛行場上空被擊中後起火翻轉墜毀,所以顯然臺南基地的戰果多報了一架。這應該是因為不同的砲台擊落了同一架飛機後各自回報,導致重複計算。

這張統計表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提到了B-17、PBY、PBM這幾種飛機。它們並不直接執行攻擊行動,而是在射程之外的海域上空待命,一旦有參與空襲的飛機落難,即可迅速馳援。事實上,前述三架遭擊落的B-24之中,有一架的七名成員在跳傘後被這些搜救飛機成功救起。

日軍方面的損失也不輕,共有三人戰死(如下左列)、三人重傷(如下右列),顯然美軍的炸彈命中了射擊電探,造成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