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9日 星期六

戰犯軼事

官報 1951年12月07日 (国立国会図書館)
本圖係擷取同一官報的不同版位拼貼而成,以便於呈現

二戰期間在臺灣虐待盟軍戰俘的日軍戰犯,經判決確定、發監執行,最終服刑完畢或假釋出獄後的下落如何?拜網路發達之賜,我找到一些零星資料,在此分享。

被判無期徒刑的前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早早就獲得假釋,之後活到96歲高齡,於1990年6月去世。

臺灣俘虜收容所初代所長中野準一大佐,假釋後不過幾年,在1960年4月過世。第二任所長佐澤秀雄大佐,曾為文描述美軍溫萊特中將在俘虜收容所裡的遭遇,發表在雜誌上。卒年不詳,但應該在1959年之後。

門根彪少佐是極少數在臺灣受審的虐俘戰犯,遭判刑七年確定。1951年假釋後,在奈良市開設精宏社銃砲火薬店(也算學以致用?),於1969年11月去世。

與諫山春樹同案受審的小池金市法務大尉被判四年懲役,服刑三年後於1950年出獄,之後在關東地區繼續擔任弁護士(律師)。明治43年(1910年)出生的小池非常長壽,至少活到105歲。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衛武機場不是日軍建的

前幾天趁高雄之行,首度造訪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我認為這是臺灣各地公共建築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地面層高低起伏,幾乎沒有水平面,超酷的。不過我這裡並非旅遊部落格,就不再詳述,請各位自行前往親身體驗。

(作者攝)

場館的一面牆上用文字介紹衛武營的歷史及中心籌畫興建的始末,其中提到日軍在二戰期間於衛武營設置了軍用機場,後來改為802總醫院(如上圖)。此言差矣!802總醫院(已經改名為國軍高雄總醫院)原地的機場,是戰後才設立的,並非日軍所建,對陸航有研究的航空迷應該會知道。

下圖的Google衛星照片隱約可見一大片呈正方形的綠地,為衛武營都會公園,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就是這個正方形右上角的白色屋頂建築。國軍高雄總醫院被捷運橘線隔開,位在照片中間上方。

圖片來源: Google

下面這張日治時期的地形圖上可以清楚看到今都會公園對應的正方形,在當時是鳳山倉庫,北側國軍高雄總醫院相對的位置則未標示任何設施。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日治修測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美軍在1944年拍攝的航照上,鳳山倉庫的倉庫群井然有序的排列著,但北側空地未見任何軍事設施: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44)

1945年的美軍航照解析度更高,在國軍高雄總醫院的相對位置上依然不見有機場: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45)

時序來到戰後,在1947年的空照圖上尚未出現機場: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47)

即使到了1956年,此處仍看不到機場,但疑似有施工的痕跡: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56)

終於,在1960年的空照上出現了機場跑道: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56)B

照片放大後,還可以看到停放跑道旁的飛機:

圖片來源: 高雄市歷史百年地圖 高雄市舊航照影像(1956)B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牆上的解說不知何年何月才會修正,也許永遠不會。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原日軍臺北衛戍監獄之商榷(二)

前一篇提到《不義遺址資料庫》的網頁推斷保密局南所的原址,是以下美軍地圖上標示「Garrison Prison」(衛戍監獄)的位置(但是地圖繪製當時,日軍已經不再使用衛戍監獄這個舊稱)。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繪製台灣城市地圖」

美軍調製這張地圖時,運用了1944年3、9、10月間拍攝的空照。不過美軍將那一塊區域判定為衛戍監獄,應該是根據從日方蒐集到的圖資。當美軍偵察機於1945年4月拍攝臺北市的高解析度空照時,可以清楚看到該處已不是監獄,而是一棟棟看來像官舍的建築物(下圖的紅色框內)。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04/01)」

事實上,如果當時美軍可以取得以下這份年份不詳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就不會誤判為衛戍監獄了,因為地圖畫出的建築物配置跟上面空照相同,完全不似監獄。也就是說,臺灣軍司令部西北側這一塊區域,早在美軍空襲臺灣之前就不作為監獄使用。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雖然《不義遺址資料庫》的網頁文字指出南所位於美軍地圖上Garrison Prison的區域,但是網頁的附圖卻是把南所畫在另一個地方,相當於下面這張1945年6月17日空照中黃框左側幾公尺的位置: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06/17)」

我在第一篇指出,從昭和15年(1940年)起,日本陸軍在臺北市設置的監獄設施,是性質類似現在看守所的陸軍拘禁所。上圖黃色框內的建築物,就是當時的臺北陸軍拘禁所。把照片放大來看,可以清楚看到這座L型建築物,四周有高牆環繞,符合囚禁設施應有的條件: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06/17)」

美軍在空襲臺灣期間失事被俘的空勤人員,就是被日軍拘禁在圖中這座臺北陸軍拘禁所,而非目前廣為流傳、但卻是以訛傳訛的臺北刑務所。前者為軍用設施,後者是關押平民罪犯的牢房,不可混為一談。

《不義遺址資料庫》描述南所的舊有建築:

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的鋼筋水泥樓房,約有二十間押房。建物內中央為走道,兩側為一間間狹長型押房。

與臺北陸軍拘禁所的配置並無衝突。而原日軍的設施被中國政府接收後,由軍方再繼續利用,也解釋得通。由於這塊區域沒有其他囚禁設施,所以保密局南所幾乎可以確定就是沿用日軍的臺北陸軍拘禁所。

這座臺北陸軍拘禁所的舊建築,至少到1968年都還存在,因為在空照上清晰可見: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台北市舊航照影像(1968)」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原日軍臺北衛戍監獄之商榷(一)

在找日軍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不義遺址資料庫》有個介紹保密局南所(前保安司令部)的網頁。不義遺址並非我的守備範圍,但因為這個網頁提到保密局南所原址曾為日軍監獄,跟我的研究勉強扯上一點關係,所以在此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這個網頁指出:

南所的原址於日治時期為「日本臺灣軍司令部軍官監獄」,從1944至1945年(昭和十九年至二十年)的美軍偵照地圖可以找到「Garrison Prison」(軍官監獄)的位置,顯示此處原為日本臺灣軍司令部的軍官監獄。

美軍地圖(見下圖)所標註的Garrison Prison,位於原臺灣軍司令部(下圖的Military Hdqtrs)的西北側。不過把Garrison Prison翻譯成「軍官監獄」,卻非常奇怪,因為Garrsion並不是軍官的意思。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繪製台灣城市地圖」

對照日本時代的《台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原來這塊Garrison Prison的區域曾是日軍的衛戍監獄(見下圖)。美軍將「衛戍」譯為Garrison是正確的,推測是撰寫不義遺址資料庫內容的作者,自作主張將原本意思正確的Garrison Prison翻成「軍官監獄」,反而曲解了原意。

Source: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臺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1939)」

我要討論的重點並不是翻譯的信雅達,而是以下兩點:
  1. 在美軍測繪上述地圖時,日軍早已停止使用「衛戍監獄」這個舊稱。
  2. 保密局南所的原址,並不在以上兩幅地圖中Garrison Prison或衛戍監獄的位置。

本篇先討論第一點。

日本政府在大正12年(1923年)修正了明治年間制定的陸軍監獄官制,公布的內容包含以下附表:

Source: JACAR 《大正12年陸軍監獄官制中改正追加》

該表上半部是衛戍刑務所的設置地點,下半部則是衛戍拘禁所的位置。刑務所相當於現在的監獄,用來拘禁已判決確定的受刑人;拘禁所則如現代的看守所,用於羈押刑事被告及死刑犯。當時在臺北設立的是刑務所,由於刑務所與拘禁所皆為陸軍監獄的種類,稱為衛戍監獄也無可厚非。

到了昭和15年(1940年),陸軍監獄官制再度修正,從當時公布的附表(如下)可見,原來的衛戍刑務所及衛戍拘禁所分別改稱為陸軍刑務所陸軍拘禁所,而且在臺北的監獄設施從刑務所改為拘禁所。

Source: JACAR 《昭和15年陸軍監獄官制中改正》

美軍是在1945年調製本文顯示的第一幅地圖,所以嚴格說來已經不該用Garrison Prison這個代表衛戍監獄的譯名。美軍的測繪單位應該是參考日本的舊資料,而且他們大概也不會知道監獄改制的事。只不過我們現在有這麼多史料可以參考,就應該嚴謹一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