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1945年5月31日台北空襲的流言終結者

最近這幾年的5月31日前後,網路上都會出現不少1945年當天台北市空襲的訊息,但訊息中幾乎都夾帶著錯誤,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美軍出動117架B-24轟炸機,對台北市投下3800枚炸彈,造成三千多人死亡」。由於網路複製、轉傳訊息的方便,這些錯誤的資訊如病毒般到處散播。最近因為接了一場演講,主辦人要我帶到這場空襲事件,所以就利用這次找資料準備投影片的機會,扮演一下流言終結者,破除不正確的網路流言。

其實當天共有118架B-24轟炸機起飛,出動的單位及架次如下:
  • 第22轟炸大隊:共38架
    • 第2轟炸中隊:11架
    • 第19轟炸中隊:9架
    • 第33轟炸中隊:10架
    • 第408轟炸中隊:8架
  • 第43轟炸大隊:共29架
    • 第64轟炸中隊:9架
    • 第65轟炸中隊:10架
    • 第403轟炸中隊:10架
  • 第90轟炸大隊:共24架
    • 第319轟炸中隊:6架
    • 第320轟炸中隊:6架
    • 第321轟炸中隊:6架
    • 第400轟炸中隊:6架
  • 第380轟炸大隊:共27架
    • 第528轟炸中隊:6架
    • 第529轟炸中隊:7架
    • 第530轟炸中隊:7架
    • 第531轟炸中隊:7架
不過並非每一架出動的飛機都在台北上空投彈。第22轟炸大隊有二架B-24因故折返,在途中將炸彈投在恆春,另一架起飛延誤的飛機也改對恆春投彈;第43轟炸大隊的三架飛機提前折返,將所有炸彈在海上拋棄,另一架B-24改在頭圍上空投下炸彈;第380轟炸大隊則有兩架飛機因機械故障在中途返航。所以118架飛機之中有九架未在台北上空投彈,實際上有109架B-24轟炸台北,不是網路上說的117架。不過數字只有些微差異,所以就模仿流言終結者給個Plausible。

比較離譜的錯誤,是說美軍當天在台北市投下了3800枚各型炸彈。事實上,5月31日的台北空襲,是由第90轟炸大隊先以90磅M82破片殺傷彈(掛載時以六枚為一綑)轟炸台北地區的日軍防空陣地,總計投下了1260枚(如下圖紅線標示)。
9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其他三個大隊的B-24接在第90轟炸大隊之後,以1000磅M65炸彈轟炸台北市。第22轟炸大隊一共投下260枚(如下圖紅線標示)。
22nd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第43轟炸大隊的B-24合計對台北市投下195枚1000磅炸彈(如下圖紅線標示)。
43rd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而從以下兩張表格可以看到,第380轟炸大隊每一架B-24都掛了四枚1000磅炸彈,如果25架B-24全部在台北市上空投彈,合計就是100枚。
38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38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90磅的破片殺傷彈跟1000磅的通用炸彈威力相差甚遠,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炸彈作數量上的加總,其實沒有意義。但為了證明網路流傳的3800枚這個數字極度膨風,我只好把上面列舉的投彈數合計,結果的數字是1815,連3800的一半都不到!如果這是流言終結者的節目,一定會說Totally busted!

下表來自台灣總督府警務局防空課彙編的昭和20年5月《台灣空襲狀況集計》,顯示台北州在5月的一整個月裡,共有759人因空襲死亡、64人失蹤,這數字離所謂的「三千多人死亡」相當遙遠:
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即使假設5月31日空襲當天的傷者有很多拖到6月才死亡,以下昭和20年6月《台灣空襲狀況集計》告訴我們的台北州全月死亡人數也不到三百人。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採用最寬鬆的標準,把台北州在5、6月因空襲而死亡或失蹤的人都歸咎於5月31日的台北市空襲,那麼總人數約在一千一百人上下,遠遠低於網路上謠傳的「三千多人死亡」,所以這流言當然也是Totally busted!
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有些網路消息提到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也在5月31日的台北空襲中遭炸毀,其實並不正確,我已經在上一季的流言終……呃……不對,在我的部落格考證過,就不再贅述,請參考《台灣總督府圖書館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本社何時被炸毀》一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