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記憶的稀釋與渲染

(Crown copyright)

時間會沖淡記憶,不僅如此,隨著時間過去,外在的訊息也會一點一滴滲入記憶,讓記憶的池水變得混濁不清。

前臺灣俘虜收容所第一分所戰俘John O. Edwards,在1990年代出版的戰俘生活回憶裡,提到他從金瓜石移往鑛窟的過程。1945年5月15日凌晨,他跟其他戰俘從金瓜石第一分所步行出發到瑞芳,轉乘火車到臺北市後,馬不停蹄換搭新店線到新店。然後在行軍到鑛窟的途中,看到高空有四發動機的銀色轟炸機飛往他們剛剛經過的城市(指臺北市),接著就聽到一長串的爆炸聲。

(臺灣歷史百年地圖)


隨著更多史料的出土,讓我們知道1945年5月15日這一天,美軍並沒有出動任何四發動機的轟炸機,在白晝空襲臺北市周邊地區。Edwards對於前往鑛窟的這段回憶,顯然已經被其他的訊息渲染。至於這些訊息是來自他在其他日期的目擊經驗,還是戰後的自行腦補,已無從查考。

由於日軍在二次大戰中犯下屠殺與虐待聯軍俘虜的戰爭罪行,讓世人更容易接受這些戰俘的證言。除非曾經深入研究相關歷史,否則對於俘虜們在戰後出版的個人日記或回憶,恐怕都是無保留的相信居多,鮮少會提出質疑。

Edwards回憶他們終於抵達鑛窟營地後,分所長今村大尉訓示戰俘從此要現地自活、自食其力,自己種糧食,自己蓋房子,否則就自取滅亡。Michael D. Hurst剛出版的《Never Forgotten》一書也引用了這段文字,然而對戰俘訓話的人,卻變成了今村的副手玉木中尉。

現在已經不容易買到Edwards的書,而《Never Forgotten》是研究在臺戰俘的最新權威著作,所以大家應該會更容易接受後者的說法。然而Edwards才是當年親身經歷的人,後者的作者並不在場。究竟是誰在七十幾年前對俘虜們說了那些話?

1 則留言:

  1. 真的 很多事情連自己都忘了 不過大體上能記得就好
    不然過於拘泥 就像拿著相片一直對照細節 裡面的風景早就消失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