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遭處決的在臺被俘美軍與杜立德空襲日本的關聯

美軍航空與地面援助處(Air Ground Aid Section, AGAS)人員在戰後從臺灣軍司令部情報班取得的文件,得知有14名在臺被俘美軍空勤人員遭到日軍處決。這些俘虜的遭遇,其實與美國陸軍航空隊杜立德(James H. Doolittle)中校於1942年4月18日領軍空襲日本本土的事件有關。

杜立德
參與杜立德空襲日本的一架美軍B-25在過程中拍下這張橫須賀海軍基地的照片。 (NARA)

這次空襲行動對日本造成的損害相當輕微,但是撼動了日本軍方,連帶影響了日軍對被俘美軍飛行人員的處置。事後日軍在7月28日發布《關於空襲時敵軍飛行人員之處置》(《空襲時ノ敵航空機搭乗員ニ關スル件》)的通告,處置的對象涵蓋所有攻擊日本本土、滿州及日軍作戰地區的的敵軍飛行人員。若這些敵軍人員未違反國際法,可以獲得俘虜身分的保障;但如違反了國際法,則視為戰犯處理,由防衛總司令官、各地軍司令官、香港占領區總督將管轄範圍內的戰犯送交軍律會議進行審判。

通告提供如下的《〇〇軍軍律》附件,作為受文單位之參考:



同年8月,在中國境內作戰的支那派遣軍制定了《敵軍飛行人員處罰軍律》(《敵航空機搭乗員處罰ニ關スル軍律》),規定在日本領土、滿州國、日軍作戰地區內,以轟炸、射擊、或其他方式殺傷平民或破壞非軍事性私有財產之敵方飛行人員及行為未遂者,均判處死刑槍決,惟情況特殊者可判終身監禁。這項軍律自8月13日起生效,但可溯及既往,因此適用於參與杜立德空襲行動的美軍。日軍旋即於上海審判八名參與空襲日本的美軍飛行人員,結果八人全部被判處死刑,其中三人不久後在上海競馬場遭到槍決。

日軍的防衛總司令部後來以《敵軍飛行人員處罰軍律》的條文為基礎,微調後成為《空襲之敵軍飛行人員處罰軍律》(《空襲ノ敵航空機搭乗員ノ處罰ニ關スル軍律》),於同年10月19日公布,自11月1日起實施。

此後,太平洋上的戰局逆轉,日軍開始處於劣勢。到了1944年3月,臺灣軍脫離防衛總司令部的管轄。同年10月12日,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從臺灣東南方海域出動大批艦載機對全島各地發動攻擊,臺灣方面損失慘重,美軍也有數名被擊落的飛行人員遭日軍俘獲。臺灣軍在同一天火速公布了《臺灣軍軍律》,條文幾乎與前述的《〇〇軍軍律》完全相同,僅將第一條及第二條第四款的適用地區改為第十方面軍的轄區。

1945年5月,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下令成立軍律會議,準備審判14名在臺被俘的美軍飛行人員。5月29日,軍律會議依據《臺灣軍軍律》將14人全部判處死刑,於6月19日執行槍決完畢。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Missing In Action. Missing In Records.

1946年1月17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發函給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也是陳儀),請後者清查是否有高雄州接管委員會所呈報八名失蹤美軍的相關接收檔案,警總則轉請臺灣地區日本官兵善後連絡部查明。這兩份文件的主要內容幾乎一樣,所以就只貼出警總發給日方的公函(如下圖)。八名據傳生存的美軍分別為:1945年2月18日墜落的Seldon少尉等四人、1944年10月墜落的Carly Stonre一人、1945年1月9日墜落岡山郡姓名不詳者二人、不明日期墜落旗山郡一人。

(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一般百姓如果曾目擊美機墜落或到過墜機現場,也不會知道生還美軍機員的姓名。前述文件特別之處,是其中兩個事件附帶了失蹤人員的姓名,這表示高雄州接管委員會的消息來源應該是高雄洲內的日軍單位。

日本官兵善後連絡部在幾天後回覆警總的信函中文版如下圖,可以看到美軍人員的姓名拼法跟警總的文件不同,但日方文件上的拼法比較接近正確的姓名。日方也查出墜落於旗山郡的美軍姓名及失事日期,關於這位Max Emile Frellsen及同日被擊落的Donald Curry Stanley的遭遇,請參考《台灣沖航空戰中被俘的美軍艦載機乘員》一文。

(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文件第三點指出1945年1月9日墜落在烏樹林的兩名美軍姓名不明,可能是被日本海軍俘獲後送到日本的大船收容所(位於神奈川県鎌倉郡大船町)。由於當天在臺灣南部失蹤的雙座艦載機就只有第80轟炸機中隊的一架SB2C,從美軍作戰記錄所載兩名機員的姓名循線去找,果然在戰後從東京俘虜收容所解放的俘虜名單中找到,證實他們的確被送到日本本土,但沒有直接證據可證明他們是否曾經被拘留在大船收容所(雖然按常理來說應該是)。

話說美軍的航空與地面援助處(Air Ground Aid Section, AGAS)人員在1945年9月初抵臺後,臺灣軍司令部情報班的青木少佐曾交付一份在臺被俘美軍的名冊給他們。名冊包括14名在1945年6月19日被日軍處決的俘虜姓名(其中三人出現在上圖的文件中),美國因此才知道他們遭到處決。名冊中也列出若干被送到日本本土的人員,不過上述兩名SB2C的機員卻不在青木提供的名單之中。他們應該是如上圖文件所說,由日本海軍直接移送本土,所以才不在臺灣軍的記錄中。

作戰失蹤的英文是 Missing In Action,在臺灣像這兩位 Missing In Action 又 Missing In Records 的美軍究竟有多少?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江ノ浦丸戰俘船遭難美軍遺骨

 

(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1945年1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的調查美軍失踪存歿人員獎懲辦法在台灣地區公布後,各方紛紛提報相關資訊予當局。上圖這份1946年4月6日的公文,即跟前一年12月中旬獲報的一項線索有關,內容稱「高雄市南端中洲海邊沙灘有美盟友於日本未投降前被日軍戮殺埋藏地下」。

不過這線報提到的美軍遺體並非死於日軍之手,而是1945年1月9日被美軍艦載機炸死的江ノ浦丸戰俘船上的美軍俘虜(可參考《美軍誤炸江ノ浦丸戰俘船事件》)。下圖這份1946年1月18日的日方文件也記載了遺體被發現一事,但其實日軍已經在前一年將這處埋葬地點告知來台調查的美軍航空與地面救援處(Air Ground Aid Section, AGAS)人員,並提供死亡俘虜的名單。只是中國方面未獲日軍通報,才誤以為是被日軍殺害的美軍遺體。

第62軍之代電發出後一個多月,美軍即派員前往高雄挖掘這些遺體,並雇用了三十名當地臨時工協助清除挖出的大量泥沙,一共找到三百多具遺骨。有一本最近出版的新書指稱日軍先火化了這些被炸死的戰俘,再將骨灰埋葬。事實上,這些戰俘並不是被火葬,有發掘當時的美軍報告為證:

(Via Matthew Robins)
(Via Matthew Robins)

美軍人員後來花了五天將這些遺骨裝箱,運往台北之後再轉運至上海,最後運回美國夏威夷。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後,美軍不等台灣完成正式接收,負責救援生還失蹤官兵的航空與地面救援處(Air Ground Aid Section, AGAS)人員就先在9月1日抵達台灣,與日軍洽商解放被拘留在台灣的歐美戰俘。9月5日,美國軍艦進入基隆港接運戰俘,負有相同任務的英國軍艦也於次日在基隆靠岸。由於動作迅速,二次大戰結束才過了一個月,所有之前拘禁在台的盟軍俘虜生還者就全部撤離台灣。

輔助空軍地面軍務處可能就是 Air Ground Aid Section 的譯名。(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歐美俘虜離台後,航空與地面救援處的人員持續在台灣調查失事美軍飛機乘員的下落,他們勘驗了所有已知的美機墜毀地點,也試圖確認是否有躲藏中的生還者。他們找到的失事機員埋葬地點,則交給9月上旬稍後抵台的美國陸軍補給勤務司令部(Services of Supply)人員作登錄。到了11月上旬,駐中國戰區美軍指派米其爾少校前來台灣,專職美軍失蹤人員的調查與搜救工作,所有跟美機墜毀地點及失蹤乘員的資料也移交給米其爾少校處理。

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在駐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部的請求下,曾於1945年10月間三度通令各軍事單位全力協尋失蹤美軍人員。委員長蔣介石也在10月底電告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指出:
…失踪美籍人員即為與我比肩英勇作戰之戰友,基于中美友好同盟以及作戰期間美方予我之貢獻酬情聯誼均應調查…生死下落或死亡原生並其墳墓或遺骸停放地點…希各切實注意并轉所屬一體遵照為要…
蔣委員長同時電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規定調查美軍失踪存歿人員之獎懲。此獎懲辦法在《台灣新生報》上發布,其中規定:
(一) 目睹或耳聞美籍盟友死亡情形,能指出墳墓地點並經查無訛者,給獎拾萬元。
(二) 報告確實因而尋獲失踪人員生還者,每名給獎拾萬元。
失職的鄉鎮保甲則依法從嚴究辦,所屬縣長更要遭到立即撤職並停止任用五年的嚴厲處分。此令一出,就有前俘虜收容所附近的駐軍藉地利之便,將發現的俘虜墳墓呈報上級請獎。民間人士也紛紛將以往的目擊情報提供當局,其中台中縣集集鎮的陳某,更因為多次協助美軍搜尋,並雇人搬運遺骸,導致虧損三千餘元,最後只好向台灣省參議會請願求助。

駐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部於11月中成立中國戰區搜救隊(China Theater Search Detachment),作為搜救失蹤美軍人員的專責單位,總部設在南京,並於北平、台北、河內等九個地點設置分部。前面提到的米其爾少校在11月只作了短暫的初步調查,就先返回上海確認任務的細節。他在中國戰區搜救隊成立後,被指派為第9分隊的指揮官,於12月率領部屬再度抵台。

根據航空與地面救援處先前的調查,共有88名失事美機乘員的遺體埋葬在台灣各地。要發掘這些遺骸,查出墜毀當時所屬的單位及執行的任務,然後鑑識遺骸的身分,不是幾個星期就能完成的工作。因此美軍透過警總請日軍徵用台北市錦町的一處日人房舍,作為第9分隊的辦公場所。

警總參謀長柯遠芬為中國戰區搜救隊設立台灣的分隊辦公室,發文給台灣地區官兵善後連絡部,要求徵用日籍人士的房舍,右下角用鉛筆寫的ミチエル少佐即為米其爾少校。(國發會檔案管理局)

駐中國戰區美軍於1945年底又成立了中國地區美軍墳地登記勤務處(American Graves Registration Service, China Zone),原先的中國戰區搜救隊在1946年4月被併入這個單位,但是在台灣的第9分隊編號仍繼續使用。目前我看過第9分隊的最後一個報告日期是1946年5月31日,所以他們至少在台灣停留到194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