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第一個配備B-29的聯隊––第58極重型轟炸聯隊(58th Bombardment Wing [Very Heavy]),於1943年6月初在喬治亞州的馬里塔(Marietta)陸航基地成立,準備接收首批150架B-29。三個月後,這個聯隊遷到堪薩斯州斯摩奇山陸航基地(Smoky Hill),與波音公司B-29生產線之一的威奇塔(Wichita)工廠為鄰。馬特洪峰行動預計由兩個B-29的聯隊組成攻擊主力,所以美國陸軍在11月27日再成立了第73極重型轟炸聯隊(以下極重型轟炸聯隊均簡稱為轟炸聯隊,省略極重型三字)。美軍在同一天也在斯摩奇山基地成立第20轟炸機指揮部(XX Bomber Command),統轄第58與第73聯隊,由伍爾夫擔任首任指揮官,隸屬在陸軍第2航空隊(Second Air Force)之下。
1944年1月5日,陸軍參謀長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將軍告知駐中緬印戰區美國陸軍司令史迪威,未來第20轟炸機指揮部將由參謀長聯席會負責督導,史迪威則負責直接的指揮與管制。然而華府的美軍幕僚也在醞釀要改變這種由戰區指揮官負責的機制,一方面因為B-29被賦予的腳色是執行戰略性轟炸任務,而不是支援戰區內的戰術性任務;另一方面,B-29的航程足以跨越不同的戰區執行任務,指揮權的劃分該以出發地還是目標區所在的戰區為準?更何況亞太各戰區的高級將領之間的心結早就不是秘密(例如太平洋戰區的尼米茲與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麥克阿瑟、中國戰區內的史迪威與陳納德),將B-29劃分到任何戰區之下都有可能顧此失彼。
1944年4月4日,美軍國陸軍的第20航空隊在華府成立,由參謀長聯席會直接指揮,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將軍則兼任第20航空隊的司令。所有跟B-29相關的部署與運用,都由參謀長聯席會決定,第20航空隊司令負責執行。第20轟炸機指揮部於是從第2航空隊改編至第20航空隊之下,不隸屬在任何戰區。
這份1944年4月4日的文件宣布第20航空隊成立 |
這份組織圖是上述文件的附件,說明了第20航空隊在組織架構上的位置(點擊可放大) |
當蔣介石從史迪威那邊得知第20航空隊成立的訊息後,表示中國境內的B-29應該歸他指揮,畢竟他身為中國戰區的聯軍統帥,第14航空隊也是要聽他的。史迪威把蔣的意見透過馬歇爾將軍上報到羅斯福總統,美軍認為蔣的要求其實只是面子問題,於是羅斯福在4月12日拍電報給蔣說明原委。除了表示這種安排是為了達到最佳的作戰效果,並告知有關B-29的任務指令一定會知會中國戰區聯軍統帥,請蔣居中協調B-29的任務與戰區內其他單位的作戰任務。蔣介石在23日回覆,表示他理解如此安排的目的,而且會盡力做好協調的工作。
馬歇爾在這份寫給羅斯福總統的備忘錄中,指出蔣介石要求B-29歸他指揮。 |
從1944年3月起,第20轟炸機指揮部與旗下第58轟炸聯隊的人員分批飄洋過海抵達印度,B-29也從4月初開始陸續飛抵。4月24日,第一架飛抵中國境內的B-29降落在廣漢機場,距離機場動工僅三個月。
前面提過,馬特洪峰行動原定配置兩個B-29的聯隊。然而在第20航空隊成立後,美軍決定啟動開羅會議中另一項運用B-29的計畫,從馬里亞納群島出動B-29空襲日本本土。因此,原本也要進駐印度的第73轟炸聯隊,將在美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後,改為進駐關島、塞班島、天寧島的機場。從此,馬特洪峰行動就變成第58轟炸聯隊的獨角戲。
第一架降落在中國境內的B-29,其組員正列隊接受歡迎 |
第58轟炸聯隊的B-29在1944年6月5日首次出擊,這次空襲任務於被定位成一次實地測試(Shakedown Mission),目標是曼谷的一座鐵道工廠。然而起飛地點並非位於成都的前進基地,而是從加爾各答地區的駐地出發。曼谷任務的次日,第20轟炸機指揮部接獲來自第20航空隊的指令,第二次任務將在夜間空襲位於日本九州八幡地區煉鋼工業。
早在開羅會議召開之前,陸軍航空隊的幕僚單位作戰行動分析委員會(Committee of Operations Analysts),已經對日本境內的戰略目標做過詳盡的研究,並建議攻擊以下六大類的戰略目標:1)港口與海上的商船,2)鋼鐵工業(主要目標是煉焦爐),3)都會中的工業區,4)飛機製造廠,5)軸承工業,6)電子工業。雖然這個委員會並未指定這六類目標的優先順序,他們在報告中的文字敘述卻隱約暗示要盡快摧毀日本鋼鐵工業中的煉焦爐。
從成都起飛的B-29之航程並不及日本的本州,但是日本(包括其殖民地)鋼鐵工業主要的煉焦爐卻正好集中在這些B-29的作戰半徑內。馬特洪峰行動的第二次空襲任務以煉焦爐為目標,也就理所當然。而且官營的八幡製鐵所是日本的主要鋼鐵工業設施之一,當地還有三座大型的煉焦爐。
這次八幡空襲任務是1942年4月杜立德率領B-25轟炸東京等大城之後,美軍飛機再度空襲日本本土。除了對馬特洪峰行動本身具有象徵性意義,任務特別選擇在6月15日執行,也是因為太平洋上的美軍在這一天發動奪取馬里亞納群島的掠奪者(Forager)行動,出兵登陸塞班島。
這份文件指出第20轟炸機指揮部第二次任務與掠奪者(Forager)行動的關係 |
然而B-29在6月15日夜襲八幡製鐵所的任務並不成功,只造成非常輕微的損害。從八幡空襲後到同年9月底止,馬特洪峰行動一共執行了七次空襲任務,其中有六次是從成都地區出擊,當中又有四次是針對日本的鋼鐵工業。
八幡地區空照圖,煉焦爐位於右上方編號1的位置(點擊可放大) |
寫到這裡,台灣都還沒有出現,因為以上的鋪陳是為了接下來要顯現B-29空襲台灣跟原先馬特洪峰行動規畫的差異,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