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1945年5月31日台北空襲的流言終結者

最近這幾年的5月31日前後,網路上都會出現不少1945年當天台北市空襲的訊息,但訊息中幾乎都夾帶著錯誤,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美軍出動117架B-24轟炸機,對台北市投下3800枚炸彈,造成三千多人死亡」。由於網路複製、轉傳訊息的方便,這些錯誤的資訊如病毒般到處散播。最近因為接了一場演講,主辦人要我帶到這場空襲事件,所以就利用這次找資料準備投影片的機會,扮演一下流言終結者,破除不正確的網路流言。

其實當天共有118架B-24轟炸機起飛,出動的單位及架次如下:
  • 第22轟炸大隊:共38架
    • 第2轟炸中隊:11架
    • 第19轟炸中隊:9架
    • 第33轟炸中隊:10架
    • 第408轟炸中隊:8架
  • 第43轟炸大隊:共29架
    • 第64轟炸中隊:9架
    • 第65轟炸中隊:10架
    • 第403轟炸中隊:10架
  • 第90轟炸大隊:共24架
    • 第319轟炸中隊:6架
    • 第320轟炸中隊:6架
    • 第321轟炸中隊:6架
    • 第400轟炸中隊:6架
  • 第380轟炸大隊:共27架
    • 第528轟炸中隊:6架
    • 第529轟炸中隊:7架
    • 第530轟炸中隊:7架
    • 第531轟炸中隊:7架
不過並非每一架出動的飛機都在台北上空投彈。第22轟炸大隊有二架B-24因故折返,在途中將炸彈投在恆春,另一架起飛延誤的飛機也改對恆春投彈;第43轟炸大隊的三架飛機提前折返,將所有炸彈在海上拋棄,另一架B-24改在頭圍上空投下炸彈;第380轟炸大隊則有兩架飛機因機械故障在中途返航。所以118架飛機之中有九架未在台北上空投彈,實際上有109架B-24轟炸台北,不是網路上說的117架。不過數字只有些微差異,所以就模仿流言終結者給個Plausible。

比較離譜的錯誤,是說美軍當天在台北市投下了3800枚各型炸彈。事實上,5月31日的台北空襲,是由第90轟炸大隊先以90磅M82破片殺傷彈(掛載時以六枚為一綑)轟炸台北地區的日軍防空陣地,總計投下了1260枚(如下圖紅線標示)。
9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其他三個大隊的B-24接在第90轟炸大隊之後,以1000磅M65炸彈轟炸台北市。第22轟炸大隊一共投下260枚(如下圖紅線標示)。
22nd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第43轟炸大隊的B-24合計對台北市投下195枚1000磅炸彈(如下圖紅線標示)。
43rd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而從以下兩張表格可以看到,第380轟炸大隊每一架B-24都掛了四枚1000磅炸彈,如果25架B-24全部在台北市上空投彈,合計就是100枚。
38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380th Bombardment Group History
90磅的破片殺傷彈跟1000磅的通用炸彈威力相差甚遠,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炸彈作數量上的加總,其實沒有意義。但為了證明網路流傳的3800枚這個數字極度膨風,我只好把上面列舉的投彈數合計,結果的數字是1815,連3800的一半都不到!如果這是流言終結者的節目,一定會說Totally busted!

下表來自台灣總督府警務局防空課彙編的昭和20年5月《台灣空襲狀況集計》,顯示台北州在5月的一整個月裡,共有759人因空襲死亡、64人失蹤,這數字離所謂的「三千多人死亡」相當遙遠:
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即使假設5月31日空襲當天的傷者有很多拖到6月才死亡,以下昭和20年6月《台灣空襲狀況集計》告訴我們的台北州全月死亡人數也不到三百人。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採用最寬鬆的標準,把台北州在5、6月因空襲而死亡或失蹤的人都歸咎於5月31日的台北市空襲,那麼總人數約在一千一百人上下,遠遠低於網路上謠傳的「三千多人死亡」,所以這流言當然也是Totally busted!
國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有些網路消息提到台灣總督府圖書館也在5月31日的台北空襲中遭炸毀,其實並不正確,我已經在上一季的流言終……呃……不對,在我的部落格考證過,就不再贅述,請參考《台灣總督府圖書館與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本社何時被炸毀》一文。


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評《烽火下的萬里長空》一書

偶然在網路書店發現《烽火下的萬里長空》(蕭文,台北市:致出版,2020年5月。ISBN:9789869886345)一書,由於第九章「空襲台灣」與我研究多年的主題有關,所以直接跳到這一章閱讀。但是當我看到第230頁至232頁『參與美軍對台灣空中攻擊中的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這一節時 (我沒打錯,他的標題確實寫著空中攻擊),越看越覺得文字似曾相似……

以下是我在TaiwanAirBlog部落格上發表的《英軍對台空襲:冰山烏龍行動》(Part 1, Part 2)的部分內容,以紅色字體標示的部分被蕭文在書中改成其他文字或刪除,黑色字體部分則是被保留的原始文字(如阿拉伯數字被改成國字數字仍視為相同):

英軍對台空襲:冰山烏龍行動 (Part 1)
……
這場空襲是「冰山行動」(Operation Iceberg)的一部份,冰山行動是俗稱沖繩島戰役的代號,盟軍的主要目標是奪取沖繩群島,進而控制所謂的南西諸島(Nansei Shoto),做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參與作戰的英國海軍是英國太平洋艦隊(British Pacific Fleet),他們的任務是攻擊日軍在先島諸島(Sakishima Gunto)上的機場,以牽制日軍飛機抵抗盟軍行動的能力。以下是英國海軍在冰山行動的戰報中繪製的地圖,在台灣以東的太平洋上列出了与那国島(Yonaguni)、西表島(Iriomote)、石垣島(Ishigaki)、宮古島(Miyako)等島嶼:
……
113特遣艦隊(Task Force 113)和第112特遣艦隊(Task Force 112)組成的英國太平洋艦隊,1945315日的午前接獲命令,準備向美軍的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報到,加入冰山行動的行列。113特遣艦隊隨即停止演習,返回新幾內亞的馬努斯(Manus)整補,然後前往烏里西(Ulithi)由美軍加油。323日清晨,第113特遣艦隊改用美軍賦予的番號—第57特遣艦隊(Task Force 57),納入美軍第5艦隊的指揮系統,從烏里西啟航前往作戰位置。雖然名為特遣艦隊,第57特遣艦隊的規模其實只相當於美國海軍的特遣群(Task Group。以下是第57特遣艦隊在323日當天的組成攻擊主力是第1航母戰隊(1st Aircraft Carrier Squadron),共有不屈號(Indomitable)、勝利號(Victorious)、卓越號(Illustrious)、不倦號(Indefatigable)等四艘航艦
……
英軍對台空襲:冰山烏龍行動 (Part 2)
……
April 12:
天氣狀況在前夜大幅好轉。兩批各由24架轟炸機和20架戰鬥機組成的攻擊梯隊於上午0715於北緯2358½分、東經12246分的位置起飛,由於雲層的影響,機群無法飛越中央山脈,因此繞行台灣北海岸前往目標區。
攻擊梯隊之一以延遲引信炸彈轟炸新竹飛行場,並攻擊了疏散掩體位置日軍只以防空砲火還擊,並未出動飛機。由於松山飛行場上空的雲層遮掩,另一梯隊改為攻擊基隆港,成員目視了化學工廠、碼頭、裝載區被炸中。
有一小隊的飛機飛到松山飛行場上空勘查,沒有發現日軍有任何活動,隨後攻擊了附近一個火車站和工廠,同時摧毀了地面的一架日軍飛機(按:記錄為Toss,但我找不到這種飛機的型號)位於松山飛行場南面的一座橋樑也被摧毀。小隊並攻擊了在淡水一帶的船隻。
隸屬於勝利號(HMS Victorious)航空母艦上第849中隊的海軍中尉Daniel McAleese的復仇者(Avenger轟炸機被擊於基隆外海,McAleese被救起送到基隆的一個醫院,於次日傷重不治。
April 13:
上午0645,復仇者轟炸機再度起飛前往轟炸松山和新竹飛行場。
由於松山飛場的天氣不錯,英軍飛機順利轟炸了跑道、營房、疏散掩體等設施,並炸中一座油庫或彈藥庫,但地面停放的飛機並不多。英軍飛機隨後飛到宜蘭飛場,對地面12架飛機掃射,但戰果不明
另外一支復仇者轟炸機轟炸新竹飛場的跑道和設施。今天的任務中,英軍沒有損失任何飛機,日軍飛機也沒有起飛還擊。
……
從以上的比對,很清楚可以看到資訊含量最高的文字被蕭文原封不動的挪用,另外把一些不是絕對重要的文字改掉,以免被人輕易發現。但是有些地方沒改好,反而導致文句不通。例如我的原文「…做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參與作戰的英國海軍是英國太平洋艦隊(British Pacific Fleet)」被改成「…做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邀請英國海軍太平洋艦隊(British Pacific Fleet)參加作戰」,「對地面12架飛機掃射」變成「對掃射地面的12架飛機」。此外,這本書在參考文獻中完全沒有列舉我這兩篇文章的網址。如果這不是抄襲,那什麼才算抄襲?

由於《烽火下的萬里長空》的許多內容來自作者過去在《傳記文學》上發表過的文章,我找到刊登蕭文【轟炸日本及日軍占領區】這篇的2020年6月《傳記文學》第697期,果然在第105頁與106頁發現跟上面一模一樣抄襲我部落格的文字。所以他不是初犯!

2020年7月20日補充:我發現以上抄襲情事後,分別向擁有「致出版」品牌的秀威資訊及傳記文學雜誌社檢舉,要求將相關的出版物下架並刊登啟事說明。兩家公司均同意下架回收,傳記文學並同意在下期雜誌刊登啟事說明,但是秀威資訊對於刊登啟事的要求,至今仍無明確回應。)

《烽火下的萬里長空》第九章的『美國陸軍第五航空軍空襲臺灣』一節,從第222頁起至229頁逐日列舉了美軍空襲台灣的任務記錄。如果在這領域有所涉獵,就能發現這些記錄大量且廣泛的引用了已故學者劉鳳翰的《日軍在臺灣: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台北:國史館,1997年6月)第498頁至514頁的內容,再以自己的方式改寫。

例如《日軍在臺灣》在1945年2月的條目記載了14、17、18、19、27日的空襲狀況,《烽火下的萬里長空》列舉的也是一模一樣的日期;《日軍在臺灣》列出美軍在3月1、2、3、12至13、13、13至15、16、17、18、20、22、23、24至25、25、26、28、31等日的空襲行動,《烽火下的萬里長空》的記載也剛好都是這些日期,連12至13日、13至15日、24至25日這三個跨日期的表示方式都相同。

或許各位會認為,如果美軍原本就是在這些日期轟炸台灣,當然不管誰記載都會一樣。的確如此,但前提是美軍真的在這些日期、而且只在這些日期空襲台灣(邏輯上的if and only if)。事實上,《日軍在臺灣》記載的空襲日期常有疏漏或錯誤。畢竟這本書寫於1990年代,當時要取得詳細的美軍空襲台灣任務記錄相當不容易,所以錯誤稍多是難免的。但隨著資訊的流通與開放,我在2015年出版《空襲福爾摩沙:二戰盟軍飛機攻擊台灣紀實》(台北市:前衛,2015年8月。ISBN:9789578017573)時,已經把美軍空襲台灣的大小任務勾勒得相當完整與清晰。

可惜《烽火下的萬里長空》並未與時俱進,《日軍在臺灣》在1990年代出現的錯誤,也就被忠實的繼承下來。例如這兩本書都記載第38轟炸大隊於1945年2月14日轟炸嘉義機場、曾文溪鐵路橋樑,但是該單位轟炸曾文溪鐵橋的正確日期其實是2月15日,而且不論是在14日或15日,都沒有轟炸嘉義機場。

參與空襲曾文溪鐵路橋的第38轟炸大隊第71轟炸中隊撰寫的任務報告,注意日期清楚寫著代表1945年2月15日的15/2/45。點擊上圖可放大。(History of the 38th Bombardment Group)

又《日軍在臺灣》指出第32轟炸大隊在1945年2月19日轟炸台灣,然而第5航空軍旗下根本就沒有第32轟炸大隊這個單位,當然不會在這天轟炸台灣。《烽火下的萬里長空》卻精確的重複了這個錯誤。

在1945年3月1日的條目中,《日軍在臺灣》記載第90轟炸大隊出動44架B-24轟炸台南市,《烽火下的萬里長空》也說第90轟炸大隊的44架B-24轟炸台南市。不過實際上當天是由第22與第43轟炸大隊的B-24執行轟炸台南市的任務,第90轟炸大隊負責空襲高雄市。而且當時第90轟炸大隊的妥善機不到40架,要如何變出44架執行任務?兩本書竟然錯得一模一樣,而且不約而同的都沒有提到第22與第43轟炸大隊在當天的空襲台灣任務。

參與1945年3月1日空襲台南市的第43轟炸大隊第64轟炸中隊對該任務的描述。點擊上圖可放大。(History of the 64th Bombardment Squadron)

不過有時候明明《日軍在臺灣》寫得沒錯,到了《烽火下的萬里長空》卻被作者改錯了。例如《烽火下的萬里長空》第228頁一連四天寫著第5航空軍第308轟炸大隊空襲台灣,但是第308轟炸大隊根本不在第5航空軍旗下,也沒有在這四天來轟炸台灣。原來《日軍在臺灣》正確記載的第308轟炸聯隊,被作者改成錯的第308轟炸大隊了。

除了美國陸軍第5航空軍之外,《烽火下的萬里長空》關於美軍的敘述錯誤比比皆是。以下僅略舉數例,畢竟我沒有義務幫作者免費校對,實際的錯誤不止此數:

  • 第16頁指稱第10航空隊成立於1942年7月4日,且有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的俗稱。這完全是認知錯誤:第10航空隊早在1942年2月即成立,7月4日是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的成立日期;而且兩個單位並不等同,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是第10航空隊的下轄單位。作者有時將美國陸軍下的Air Force翻譯為航空隊,有時卻又翻成航空軍,用詞不一致。
第10航空隊在1942年的隊史中,清楚寫著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China Air Task Force)於7月4日成立,隸屬於(assigned to)第10航空隊。點擊上圖可放大。(The Tenth Force, 1942)
  • 第17頁指出第14航空隊由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將軍直接指揮。這是我從未聽過的新論點,希望作者能舉出具體證據,必定是二戰史上舉世無雙的重大發現。
美國陸軍軍史中心出版《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中的美軍駐中印緬部隊組織圖,第14航空隊受史迪威將軍的指揮。點擊上圖可放大。(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s)
  • 第17頁列舉的第14航空隊單位包括第431轟炸機大隊、第409轟炸機中隊、第15偵察機中隊。我遍尋各種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檔案,都找不到美軍在二戰期間曾有第431轟炸機大隊這個單位的證據;而第409轟炸機中隊與第15偵察機中隊都是在歐洲戰場作戰的單位,二戰中從未納入第14航空隊旗下。
  • 第18頁宣稱中美混合團的一架F-5偵察機,在1943年11月24日偵照新竹時,發現機場上有兩百多架日軍飛機,於是中美混合團決定出動轟炸。事實上,中美混合團並無偵察機的編制,當天偵照新竹的是一架第21照相偵察中隊的飛機,該單位直屬於第14航空隊。偵察照片上發現日軍飛機八十多架,日軍部署在新竹飛行場的飛機也不到兩百架。由於負責偵照的是第14航空隊直屬單位,25日執行空襲任務的單位中有三個中隊不屬於中美混合團,所以空襲新竹怎樣也輪不到中美混合團來決定。關於新竹飛行場的偵照行動及空襲的決定,可參考拙作《美軍在1943年空襲新竹前的偵察行動》一文。
  • 第18頁上寫的空襲新竹機場日期是1943年11月25日,第219頁的空襲日期卻又變成11月24日。
  • 第19頁指稱遂川是位於中國最東邊的中美共用機場。但以下這張美國陸軍軍史中心在《The Corps of Engineers: The War Against Japan》第441頁繪製的地圖中,清楚的顯示在遂川(Suichuan)的東邊還有五座機場,位於最東的一座是建甌(Kienow)。
點擊上圖可放大(The Corps of Engineers: The War Against Japan)
  • 第220頁數次敘述第20航空軍的第20轟炸大隊出動B-29空襲台灣。然而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期間從來就沒有「第20轟炸大隊」這個單位。
  • 第221頁指出舷號CV-8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參與1944年10月的空襲台灣行動。不過舷號CV-8的大黃蜂號早在1942年10月就被擊沉,恐怕很難在兩年後又從海裡浮起來作戰。
總而言之,《烽火下的萬里長空》除了抄襲我在部落格發表的《英軍對台空襲:冰山烏龍行動》,侵犯我的著作權之外,在美軍空襲的部分錯誤百出。各位在購買這本300頁、定價560元的書之前,不妨參考一下本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