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美軍首次空襲高雄之考證

1944年1月11日,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第308轟炸大隊第375轟炸中隊的八架B-24重型轟炸機,與同大隊第373轟炸中隊的三架B-24,傍晚自中華民國的桂林起飛前往高雄,預定由第375中隊的飛機在夜間先轟炸日本鋁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以吸引日軍的注意,第373中隊再趁隙於高雄港外佈雷。不過由於天氣不佳,僅有六架第375中隊的B-24對日本鋁株式會社投下炸彈,一架在小港飛行場投彈,另一架則改在中國的汕頭投彈,第373中隊的三架B-24隨後抵達進行佈雷作業。這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第二次被美軍飛機攻擊,也是高雄首度遭受空襲。

我在寫《空襲福爾摩沙》之前所看過的中文書籍裡,僅《台灣航空決戰》曾經提到這次空襲。根據《台灣航空決戰》的敘述,第14航空隊第425轟炸中隊的B-24與第11轟炸中隊的B-25,在當天「夜間飛臨高雄及岡山地區盤旋,......在高雄匆匆投彈後,改飛新營、鹽水炸射」。由於昭和19年1月的《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記載1月11日晚間有B-24及B-25數機來襲,且曾飛越新營、鹽水等地(如下圖),也許《台灣航空決戰》就是參考這份文件。然而《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並未提到美機曾在新營、鹽水「炸射」,所以高雄首次空襲的詳情究竟如何?

JACAR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08030511900、昭和18年12月1日~昭和19年3月31日 高雄警備府戦時日誌戦闘詳報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我寫本文第一段時參考的資料之一,是一位美國人抄錄美國空軍微縮膠片後繕打的Word檔,因為不是原件的影像檔,所以我就不在這裡貼出。把本文第一段與高雄警備府的記載比較,可以合理推論飛到善化、新營、鹽水的,就是執行轟炸任務的那一批B-24。日軍並沒有提到這三地遭到轟炸,應該是因為這些飛機已經在高雄地區投彈,這三個地方只是剛好位於它們的脫離航線上而已。

下圖是陳納德將軍在1944年1月13日向上級呈報的戰果,包括11日的轟炸任務(Loons即為B-24的代稱),也沒有任何文字提到B-24曾到新營、鹽水炸射:


陳納德的報告提及執行轟炸任務的B-24之中有一架在返航途中失聯。事實上這架飛機是找不到桂林機場,所有機員在燃料耗盡前跳傘,變成「作戰失蹤」人員,但是所有人員均生還,且數週後都被尋獲。下圖就是相關報告的第一頁:


我看過一位美國陸軍的不知名人員在1944年底左右訪談第14航空隊的手稿影本,其中也有關於1月11日高雄空襲的記錄(如下圖),內容與前面提到的美軍資料都吻合,不過字跡相當潦草,我盡力辨識的結果如下:
Jan 11. mine laying Takao.
    11 planes led by Col. Fisher off Kweilin
           8- Fisher alum plant
           3- Capt Carey mining in opp to harbor.
           1 bomb Swatow
           1 Takao A/D
           6. alum plant.  40% ??? in target
        target cloud covered.
    mine layers after bombers. reported fires.
            mines laid 2100  noon next day photo 300 fter sink
            1 crew bailed out w of K?? snow & cold. near Tali E of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提供

因為美國人給我的微縮膠片抄錄檔中曾提到Col. Fisher與Capt. Carey,所以我才能從這筆跡正確拼出他們的姓。這手稿跟膠片抄錄檔都記載佈雷的時間是2100,而中國時區比日本時區慢一小時,正好跟高雄警備府記錄的時間2205吻合。手稿提到美軍在1月12日中午的偵察任務中拍到一艘長300呎的船隻沉沒中,膠片抄錄檔也有提及,並指出沉沒地點就是前一晚佈雷的位置。經比對《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發現是漢城丸在12日上午1108於高雄燈塔西方7,800米處觸雷。

那麼《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與《台灣航空決戰》都提到的B-25是怎麼回事?美軍提到當晚天候不佳、目標上空有雲層,因此我認為是日軍把B-24誤認為同樣有雙垂直尾翼的B-25。而《台灣航空決戰》可能因為看到日軍記載了B-25,就根據當時美軍的部署認定是第11轟炸中隊的飛機。

我在作這方面的研究時,發現很困難的一件事,就是要證明某個傳說中的事件事實上並未發生。以這次高雄空襲為例,美軍當然不會特別在報告裡寫說「本次任務沒有出動B-25」,因為沒有參與此次任務的飛機比比皆是。幸好在1946年出版的《The record: The Eleventh Bombardment Squadron (M)》,列出了他們在1944年1月出動任務的日期。如下圖所示,在1月10日之後,就跳到了13日,表示他們在11日並沒有出任務:

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 "The record: the eleventh Bombardment Squadron (M)" (1946).World War Regimental Histories. Book 111.

總而言之,關於高雄在1944年1月11日遭受的首次空襲,應該以本文第一段的敘述最接近實情。《高雄警備府戰時日誌》誤記了並未參與任務的B-25,《台灣航空決戰》除了誤記了B-25及其單位,當天新營、鹽水也並未遭美機炸射。

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美軍在1943年空襲新竹前的偵察行動

1943年4月1日,美軍首次拍攝到新竹飛行場的照片  (Formosa Interim Report via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1943年4月1日,美國陸軍第9照相中隊派駐第14航空隊的分遣隊出動一架F-4偵察機,從桂林起飛經遂川機場落地加油後,再起飛到台灣北部進行偵照。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首次台灣偵照任務,涵蓋的地區北到淡水、南至新竹。雖然台北市的大部分都被雲層遮蓋,但是新竹飛行場上空完全無雲,照片可見停機坪上整齊停放的大約五十架雙發動機的轟炸機。

這個發現引起第14航空隊的高度重視,於是第23戰鬥機大隊長哈洛威(Bruce K. Holloway)中校在4月26日駕駛P-40戰鬥機到台灣北部上空作目視偵察,親自確認新竹飛行場上的目標。雖然第23戰鬥機大隊的第75戰鬥機中隊長艾利森(John R. Alison)中校建請陳納德將軍對新竹發動攻擊,陳納德卻不同意。當時第14航空隊旗下已有配備B-24重型轟炸機的第308轟炸大隊,但是缺少可以擔任護航的長程戰鬥機,現有的機場又離台灣太遠,所以無法採取進一步的攻擊行動。

5月間,第14航空隊在衡陽、零陵、桂林三地建立了前進基地(位置參考下圖),陳納德將軍派出他的參謀長文森(Clinton D. Vincent)上校,在6月14日到桂林成立第14航空隊的前進指揮部,負責指揮進駐這三座基地的三個戰鬥機中隊對日作戰。看過新竹飛行場空照圖的文森上校,對這座飛行場印象深刻,然而這時台灣也進入了雨季,經常籠罩在台灣上空的雲層讓第14航空隊難以有效偵照。7月17日,第9照相中隊的Lester C. Pagliuso中尉到台灣偵照,結果新竹飛行場被濃厚的雲層遮掩,只透過雲縫拍到台南海邊的鹽田。


日軍在昭和18年(1943年)5月調製的在支敵空軍基地概要図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公開 / 国立公文書館 所蔵)
Clinton D. Vincent(左)、John R. Alison(中)、Bruce K. Holloway(右),攝於1943年 (USAF)

到了9月,陳納德指派文森上校回到美國本土,向陸軍高層報告第14航空隊面臨的窘境,希望陸軍航空隊能按時程提升駝峰空運的運補能量,並盡快補足飛機。10月31日,第21照相偵察中隊從位於江西遂川的前進基地出動一架偵察機,由Winfree A. Sordelett中尉駕駛,至日本九州的大村、佐世保、長崎一帶偵照(見下圖)。這次任務拍回來的照片除了涵蓋當地的工業設施,並發現海灣內有大批船艦。陳納德見獵心喜,打算出動飛機轟炸,因此建請史迪威將軍批准。史迪威將這請求轉呈陸軍航空隊司令阿諾將軍,阿諾雖然稱許陳納德的成果,卻否決了轟炸的請求。


此為1943年10月31日偵察任務拍攝的佐世保地區空照圖  (Formosa Interim Report via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大概是因為戰時保密,1943年10月31日的這次偵照任務直到1944年7月18日才出現在美國報紙上,文中的P-38應該是偵照型F-5 (Townsville Daily Bulletin)

文森上校於11月1日從美國回到桂林的前進指揮部,對於新竹飛行場仍無法忘懷的他立刻下令再度前去偵照。11月3日,第21照相中隊的Weston E. Tenney駕駛一架F-5偵察機拍下新竹飛行場的照片,在停機坪上共發現58架飛機,其中50架為雙發動機的轟炸機。第二天,Weston E. Tenney再度利用良好的天氣前往新竹偵照,這次任務一共拍到了79架日軍飛機。11月7日,第21照相中隊將目標轉向台灣南部,台南飛行場、岡山飛行場、高雄港、東港基地盡收眼底(見下圖)。

此為1943年11月7日台南地區的空照  (Formosa Interim Report via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此為1943年11月7日高雄港的空照  (Formosa Interim Report via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此為1943年11月7日東港地區的空照,注意美軍誤記為佳冬  (Formosa Interim Report via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陳納德將軍在11月中,陪同蔣委員長前往開羅參加會議。而從11月13日到20日為止的這段期間,台灣上空一直天氣不佳,但氣象預報顯示台灣在未來幾天都是好天氣。第21照相中隊抓住機會,由10月底執行九州任務的Sordelett中尉在22日出動偵照,拍攝新竹(如下圖)與台中公館飛行場的照片。根據這次任務的照片,文森上校在23日決定空襲新竹的日期。

第21照相中隊在1943年11月22日再試圖偵照新竹飛行場,如箭頭所指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前一張照片左上角的放大圖,可以看到大坪上整齊停放的飛機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24日,在預定空襲新竹的前一天,Sordelett中尉再度出動,拍下新竹飛行場上75架雙發轟炸機及6架單發飛機的照片(如下圖)。空襲行動當天,就是利用24日拍攝的照片進行任務前的簡報。

第21照相中隊在1943年11月24日再到新竹飛行場偵照,美軍次日就發動空襲  (中研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後記
我看過的某些中文書與網站,在關於1943年美國與中華民國聯合空襲新竹飛行場的敘述中,提到從1943年夏天開始,中美空軍即開始聯合空襲台灣的參謀作業,並根據空照圖選出新竹飛行場、台南飛行場、高雄港為目標區,最後由陳納德建議以新竹飛行場為第一目標。然而在我看過的美方資料中,卻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美軍在研究空襲新竹飛行場的同時,曾考慮以台南飛行場與高雄港為目標。美方資料也顯示,決定空襲新竹的人應該是第14航空隊的參謀長文森上校,而非出自陳納德的建議。

但由於我看的美方文獻也非最原始的第一手史料,所以就利用美軍在空襲新竹前的一連串偵照任務為基礎,試圖建構起一個脈絡。由此可知,美軍在獲得台南與高雄的空照圖之前,已經不只一次對新竹飛行場進行偵照。所以不論從時間先後來看,或是從情報取得的數量來看,美軍應該早就以新竹飛行場為目標,而不是根據空照圖的研判來擇定前述的三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