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1月9日,美國陸軍第20航空隊出動四十多架B-29極重型轟炸機前來台灣,空襲基隆港西北角的碼頭設施,一共投下將近300噸的炸彈。基隆港的碼頭與市區相距不遠,但是當天不管是碼頭或市區都未傳出嚴重災情,究竟是怎麼回事?
美軍於1944年9月拍攝之基隆港區空照圖。(中央研究院GIS專題中心提供,B07637_054) |
為了支援美軍在1945年1月9日登陸菲律賓仁牙因的行動,第20航空隊原定計畫在前一天出動B-29轟炸基隆港,以牽制日軍。但是麥克阿瑟將軍要求將轟炸的目標改為新竹飛行場,以阻斷日軍自殺飛機對仁牙因灣內美軍艦隊的攻擊,陸軍航空隊同意所請,指示第20航空隊更改目標為新竹飛行場。
然而由於預報顯示8日的天氣不佳,所以轟炸任務延至9日執行。首要的目視轟炸目標也改為屏東飛行場與陸軍航空廠,新竹飛行場列為預備;但如遇氣象因素影響,必須以雷達輔助進行轟炸,則以基隆港為首要目標,預備目標仍是新竹飛行場。
因為海水與陸地對雷達波的反射特性差異極大,在B-29配備的AN/APQ-13雷達顯示幕可以清楚顯示。飛行場基本上是一大片平坦的陸地,雖然有格納庫與廠房等設施,在雷達上仍不易顯示出差異。這是為什麼美軍如果必須透過雷達進行轟炸,基隆港會被選為首要目標的原因。下圖是日本東京灣在AN/APQ-13雷達顯示幕上的成像,跟下下圖的同地區地圖比較,可以發現相當類似。
箭頭所指即為AN/APQ-13的雷達外罩。 (National Archive) |
當天清晨,一架擔任天氣觀測機的B-29提早一個小時起飛。東京標準時間0500前後,第40、444、462、468轟炸大隊合計48架B-29陸續從成都周邊機場起飛,但其中二架未能順利升空。任務指揮官在途中接獲先遣的天氣觀測機回報後,決定以基隆港為主要轟炸目標。上午0900至1000左右,第40大隊11架、第444大隊10架、第462大隊9架、第468大隊9架B-29,以基隆港西北角的岸壁為瞄準點,總計投下564枚500磅炸彈及580枚500磅燒夷彈。
根據美軍的任務報告,當天基隆上空18,000呎以下完全被雲層掩蓋,所有B-29是在20,000到25,000呎之間利用雷達投彈,因此美軍沒有人能夠確認炸彈是否落在目標區。但是有一組八架飛機的編隊,由於領隊機的炸彈釋放裝置故障,在飛抵目標區之前就投下炸彈,肯定沒有炸中目標。昭和20年1月的《臺灣空襲狀況集計》,在1月9日這天的條目中完全沒有提到基隆地區的損害,所以我懷疑其他B-29的炸彈也落在海裡,只是找不到證據,我在《空襲福爾摩沙》裡也就沒有提到當天B-29的戰果。
去年下半,我終於在昭和20年1月的《基隆防備隊戰鬪詳報》裡找到答案(如下圖),原來B-29投下的炸彈全都落海,難怪基隆當時沒有遭到什麼破壞。
JACAR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C08030456400、 |
然而美軍終究沒有放過基隆港,從1945年5月底開始,數度出動大批B-24機群進行轟炸,緊鄰碼頭的市區也遭池魚之殃。根據美軍在戰後的調查,基隆市區有61%遭到摧毀,超過4,300棟房屋被炸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