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阿里山丸上的戰俘

1944年10月24日被美軍潛水艦擊沉的日本陸軍徵用船阿里山丸,船上有將近一千八百名戰俘在此事件中不幸身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戰俘船誤擊事件。關於美軍潛艦誤擊的歷程,已有不少網站敘述,我就不再贅述。

這大約一千八百名戰俘其實分成兩批,第一批1183人是依據南方軍同年9月初的命令,將比島俘虜收容所的二千名白人戰俘逐次移送日本內地的一部分;第二批則是南方軍在10月初命令比島俘虜收容所移送給關東軍、朝鮮軍、內地各軍的三千名戰俘之中的599人,預定在抵達門司後轉送關東軍。按照日軍的統計,這兩批合計1782名戰俘。

(Source: JACAR)

雖然戰俘們在10月11日就登上阿里山丸(如上面文件所示,日軍是用第5509丸的代號),卻正好遇上美國海軍艦載機大舉猛攻臺灣,所以並未立即出發。直到20日夜間,情勢已經平穩下來,日軍才組成マタ30船團,包括阿里山丸在內的12艘輪船,由驅逐艦春風率領其他艦艇擔任護衛,於21日航向中點站高雄。

從23日傍晚到次日向晚,又名春風船團的マタ30船團慘遭美軍潛水艦獵殺,12艘輪船中有9艘沉沒(下圖紅框所示)。阿里山丸上近一千八百名戰俘,僅有九人生還,其中五人搭乘救生艇逃往廣東,剩下四人被日軍救起。

(Source: JACAR)

被救的四名戰俘由船團殘存的輪船送到高雄,交由憲兵隊處理,憲兵隊將四人移送給高雄港內另一個船團的戰俘輸送船。後來這四人與其他戰俘都移管至臺灣俘虜收容所,然而之中一人在被收容的第二天就死於白河第四分所。其餘三名前阿里山丸戰俘,有兩人後來被轉送到內地的收容所,一人留在臺灣,三人最後都重獲自由。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寫真週報第236號 (來源: JACAR) 

1942年下半,日本和美、英兩個交戰國進行了「抑留者」的交換行動。雙方各派出輪船,把開戰後走避不及而拘留在本國內的敵對國外交官、商人、學生、一般居民等不具戰俘身分的人士,載運到中立國葡萄牙位於非洲的屬地洛倫索馬克思(Lourence Marques),交換本國籍人士後返國。上圖即為日本派出與美國交換抑留者的輪船淺間丸,返國進入橫濱港的照片。

這些日籍抑留者回國後,有些就被日本政府當成對外宣傳的工具,控訴同盟國當局如何虐待被關在集中營裡的同胞。臺灣日日新報從1943年1月起,陸續刊登相關的報導,以下為其中兩則。

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1月27日 (來源: Internet Archive) 
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2月3日 (來源: Internet Archive) 


這些宣傳的影響甚至還深入到臺灣俘虜收容所。1943年2月底,拘留在花蓮港第四分所的高階將領被日方管理人員要求寫信給母國政府,請求改善日籍抑留者在集中營裡的待遇。美軍溫萊特中將同意照辦,但是英軍白思華中將拒絕。

戰後被揭發的日軍軍官門根彪虐待戰俘案,跟上述抑留者遭虐的新聞也有關。據第四分所所員若杉治朗所述,門根彪認為第四分所內高階俘虜的待遇,比報上所說日籍抑留者好得太多,他的意見影響了他的手下,間接造成第四分所內的第三波戰俘遭毆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