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位於臺北市的另一座前戰俘墓地

日前在臺北市福德街137巷一帶山坡發現的二戰聯軍戰 俘墓碑,引起文史界一陣騷動,甚至還發生墓碑遭竊之後又歸還的插曲。其實臺北市內還有一處曾經埋葬二戰聯軍戰俘的墓地,規模比福德街的小湖仔坡墓地更大。

這座墓地在日本時代稱為六四二番地第二共同墓地,就在臺灣俘虜收容第六分所北邊的山坡上,下圖的正中央可以看到墓六四二的文字: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臺北舊地籍圖:中山地政事務所》

根據日軍在戰後的統計,共有69名大直第六分所的戰俘被埋在這裡。這些戰俘的墓碑基本上是簡單的木製十字架,至於少數於戰後死亡的戰俘是否也有像小湖仔坡那種水泥墓碑,就要等發現實物才能確定。下圖是1945年9月2日死亡地戰俘Lines, Williams銘銘票的背面,他雖然熬到日軍戰敗投降,卻在真正重獲自由前命斷異鄉: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美軍的偵察機在1945年4月1日曾拍到這裡的照片,但因為墓地沒有軍事價值,所以當時也不會知有友軍戰俘葬在這裡: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4/1攝)》

目前此處仍是墓地,但不知是否仍有當年的戰俘墓碑殘存,由於面積很大,要探查並不容易。值得注意的是,墓地西邊不遠處有一座35快砲陣地,但似乎已在近年撤離。我一直很好奇,那35快砲要怎麼運來這裡,難道是利用旁邊的直升機起降場嗎?

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

埋在小湖仔坡墓地的戰俘

從福德街137巷8弄爬上小湖仔坡墓地,會先看到戰‌俘 Clack 的墓碑(下圖左),第二座墓碑則因風化雨蝕得相當嚴重(下圖右),在現場無法立即判定屬於哪位戰‌俘。

Clack 墓碑(註)所刻十字架下方第一行是臺灣俘虜收容所戰‌俘編號,第二行是姓氏加上名字縮寫,第三行則是死亡日期。以此作為比較的基準,可以看到上圖右戰‌俘編號最後一碼有個圓圈,應該是8或9的一部分,姓加名的長度則比 Clack E. A. 更短。

【註】Clack的墓碑在幾天前被人擅自從現場取走。後於4月11日歸還。

戰後埋在小湖仔坡墓地的戰俘名單如下,五人之中,僅有 Howe, John 的姓名比 Clack 還短: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Howe 的銘銘票(下圖)右上方寫的戰俘編號是 1339,符合以上的觀察。其他四人之中,只有 Clack 的戰俘編號尾數是8或9。因此我推論這塊模糊不清的墓碑,就是英軍戰俘 Howe 的。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第六分所也有戰俘在戰爭結束後死亡,葬在大直墓地。不知是否也有類似的墓碑遺留下來?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小湖仔坡墓地踏查

圖片來源: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台北市舊地籍圖中坡

在楊燁兄的邀約下,今天前去上圖標示「墓」的小湖仔坡墓地,實地探查戰‌‌俘墓碑遺跡。從福德街137巷8弄往上爬,首先會看到前兩天貼出來的 Clack 墓碑,接下來的第二座碑風化雨蝕得相當嚴重,第三座墓碑則平躺於地面,下圖是轉正後的照片:

以保留最完整的 Clack 墓碑為參考,可見上圖這座碑上半刻有十字架與俘虜編號的部分已經斷落佚失,僅剩下模糊的姓名和死亡日期。經過簡單的影像處理後,可辨識出以下幾個字:

比對葬在小湖仔坡墓地的五位戰俘姓名,符合條件的只有英國戰俘 Leggett B. E. (有些文件寫成 Legett)的。根據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的網站,Leggett 死於1945年8月29日,日期的尾數符合上圖的那個數字 9。以下文件記錄的死亡日期也是8月29日。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不過日軍開立的死亡診斷書所記載的死亡日期卻是8月28日(如下圖,注意姓氏寫為 Legett):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這五名戰俘中,確定於8月29日死亡的是 Howe, John,但比對墓碑上的文字,不可能是他。因此我認定今天看到的第三座墓碑是屬於 Leggett (或 Legett)的。以下這份戰後英國軍方的文件,也根據日軍開立的死亡診斷書,確認死亡日期是 8月28日。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小湖仔坡墓地的戰俘墓碑

二次大戰在1945年8月15日畫下句點後,仍被拘留在臺灣的聯軍戰俘持續有人因病或事故死亡,已經遷到松山的第一分所,在這段期間內就有五名戰俘死亡。根據日軍的記載,他們被葬在臺北市中坡的小湖仔坡墓地。

遍尋中研院的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都找不到「小湖仔坡」這個地名,最相似的是「湖仔坡」,也就是現在虎林公園的位置(所以公園是陂塘填出來的)。根據一千二百分之一台北市地形圖(1958),湖仔坡的西南側有一處墓地。起初我懷疑這裡就是小湖仔坡墓地,不過有其他地圖指出這裡稱為寧波公墓,日本時代地籍圖也顯示這裡當初並非墓地,所以這座墓園應該是1949年之後才出現,不太可能是小湖仔坡墓地。

一千二百分之一台北市地形圖(1958)顯示松山商職東側高地有第四公墓(見下圖),由於這裡仍屬於中坡,1930年代的中坡地籍圖亦顯示此處當時即為墓地,因此我大膽推論,這個第四公墓就是曾埋有戰俘的小湖仔坡墓地。

圖片來源: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一千二百分之一台北市地形圖(1958)

美軍和英軍在戰後都曾派員來臺,取走過去被埋在各地的戰俘遺骨,加上臺北市近幾十年來迅速發展,所以自然會認為這座小湖仔坡墓地已經蕩然無存。

誰知幾天前有網友郭懷正先生跟我聯繫,表示他在這個地點發現了不只一座戰俘的墓碑,並提供其中一張照片(如下圖)。原來臺灣仍有原始的戰俘相關遺跡,這是極為重要的發現!

註:花蓮誠正營區雖有第四分所的遺跡留下,但是否保存原始樣貌,不無疑問。

郭懷正先生提供

根據墓碑上銘刻的日期1945年8月25日與兵籍號碼2349752,不難查出這是屬於英軍戰俘 Clack, Eric Arthur(也有文件寫為 Clack, Erec Arthur)。問題是其他在臺戰俘埋葬地點都只有簡陋的木製十字架,為什麼這裡用石製墓碑?是誰立的?

墓碑上刻的十字架下方有 1759 這個數字,這是 Clack 在臺灣俘虜收容所的編號(見下圖銘銘票的右上角),所以我推測應該是日軍立的碑,畢竟英軍或美軍不太可能在他們軍人的墓碑刻下這個代表受辱的號碼。由於 Clack 等人是在戰爭結束後才死亡,說不定日軍是為了表達善意才特別訂做石碑。

圖片來源: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K